透视海绵城市:揭秘监测督导如何为建设效果保驾护航
裴云燕
只有先发现问题,才能解决好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其成效的好坏,离不开科学、精准的监测与督导。我方作为这一领域的积极参与者,不仅亲历了多个海绵城市项目的监测,更在被督导和参与督导其它项目的双重角色中,深刻体会到监测督导对于确保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重要性。前段时间,我方积极响应业主要求,配合海绵专班对海绵监测评估项目进行了闭环模式督导,通过这几次督导笔者受益颇多,接下来分享相关经验。
1、发现问题:数据洞察,精准识别
监测系统的存在犹如城市的“体检医生”,通过定时采集和分析海量数据,及时发现海绵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我方于某市的一个新建海绵项目的2处市政接驳口处设置了流量、水质在线监测点,监测其雨天旱天的出水量及水质指标变化情况。如图一所示,以8月1日~8月7日的连续旱天为例,雨水排口2相对正常,排口1则相对异常存在持续出流的情况,日均出流量为56.05m3。
图1 项目排口连续旱天日均流量
为验证排口1是偶然旱天出流还是持续性旱天出流,我们一方面延长监测分析出流规律(流量曲线无明显的波峰波谷,但伴随有周期性脉冲式波动,有突增突降,短时间内流量骤增趋势),一方面进行现场核实。通过数据分析及现场核实,发现雨水排口1的上游存在外水混入现象,即绿化带灌溉过度,导致产生地表径流误入监测点上游雨水管网之中。
图2 8~9月份排口1连续旱天出流情况
图3 排口旱天现场出流照片
2、反馈问题:及时沟通,明确责任
雨水管道外水侵占一方面挤占了雨水管道转输空间,增加降雨冒溢风险,一方面混入水进入雨水管网也反映了设计或管理不当。对此,我们整理了出流曲线、出流规律、混接位置,形成问题反馈报告,为业主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图4 问题反馈封面照片
3、跟踪问题:线上线下,双重督导
为了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我方积极响应业主要求向其提供了详细的整改建议,包括梳理管网连接关系、优化灌溉方式、加强管道维护等。并配合业主方对建设单位制定、下发整改通知单,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工作。与此同时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启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督导模式。线上,经常进行在线监测数据分析,实时掌握整改进展,线下定期组织现场督导检查。后期,收到了对方整改完毕的回复。
图5 现场督导检查照片
4、解决问题
建设单位针对排口1旱天出流问题制定了2项措施进行整改,一方面优化大水灌溉方式,更加精准灌溉,避免过量用水,减少灌溉尾水的产生,降低管网压力,一方面封堵混接点,截断灌溉水进入雨水管的路径,加强日常维护管理。后续我方又针对该排口持续进行线上观察,发现经过监测督导、整改之后原本存在的旱天出流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该排口确实旱天的时候没有出流,降雨的时候正常有雨水径流排出。
图6 督导成果汇报
5、总结
通过这次监测督导,成功的解决了某一海绵项目雨水排口旱天出流问题。实际上,旱天出流本质是“非预期水源入侵”,需结合水文地质、管网拓扑、人类活动等多维度分析。精准治理需以“数据诊断+工程修复+长效监管”为核心,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利用在线监测支持完整的工作闭环,它不仅确保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还通过全程跟踪和督导,为海绵城市的后续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可以停止前进的脚步。相反,更应该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监测督导的力度和深度,将上述闭环工作流程贯穿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始终,为城市建设效果保驾护航。
合集中海绵城市相关文件可以参考:
通过短期临测快速评估海绵源头项目—智慧排水之乱弹(57)
海绵城市多尺度监测评估—智慧排水之乱弹(56)
监测+模拟的典型海绵项目评估—智慧排水之乱弹(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