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如果我们在开展现场排查时,仅仅是翻开井盖子,看看管道里面的情况,可能会导致看到的情况未必真实。在连接关系复杂、隐蔽性强的排水管道中,一切反常识的现象可能都会发生,这就需要借助专业化的监测仪表来拨开表面的迷雾,用量化数据来辅助科学诊断,让管网的异常问题无处可藏。
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是,在复杂的地下管网监测中,有时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只有辅以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才能更准确地分析现场的真实情况。下面以笔者在某城市提质增效项目监测过程中发生的三个违反常规认知的实际案例,来说明监测数据对于管网异常分析诊断的重要性!
1、案例一:真实水流方向与目测水流方向相反
某些城市由于管网设计缺陷或下游转输能力不足等原因,常常存在高水位运行、满管运行等情况。面对高水位运行的排水管道,我们仅通过开井盖目测的方式,往往看不清管内真实的水流情况,甚至在有些时候,目测到的水流方向与实际方向还可能不一致。以下视频为项目中的一个监测点位,打开井盖后能明显观察到,从表面看污水从视频中的下方往上方流动。
然而,当我们用THWater(R)便携式流量仪进行手持快速瞬时监测时,却发现当探头顺着目测水流方向时读数为正,即实际流向为从视频中的上方往下方流动,与目测的结果完全相反。对于这一异常情况,我们通过进一步现场核实,发现主要原因为在高水位运行超过满管时,水流会与井壁相撞,在水面形成回流造成视觉误差,使得表面上看上去的水流流向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下层水流真实流向与目测方向会产生极大偏差,此时就需要专业的手持式仪表进行现场的核实确认。
在此项目的另一个监测点位上,现场踏勘发现井内有明显水流流动,如下视频所示,可以看到在水面上持续有水流从视频中的右侧流向左侧。
3、案例三:通过数据发现上游堵塞
第三个案例反映了流量监测数据对于管道堵塞排查的作用,案例中管网的拓扑关系如下图所示,黄色支管和蓝色支管共同汇入紫色主管,其中在两条支管末端分别布设了流量在线监测点位。
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监测点1的水流状态比较理想,但监测点2却只有液位变化,而始终测不到流速,两个点位的数据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通过现场设备检查与维护,发现监测数据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了设备运行故障的因素。
通过进一步观察和分析两个点位的监测数据,发现两者液位的数值变化完全一致,而监测点1有正常流量,监测点2却没有任何流动。基于这一真实数据情况,初步推测监测点2上游存在堵塞情况,从而使得其上游没有来水,而下游主管产生的顶托效应使得监测点2的液位变化与监测点1一致。
将这一情况与我们的猜想汇报给业主后,业主和设计方人员通过多方询问和现场排查,发现此前施工方在监测点2所在支管完成施工后没有及时撤走上游用于堵塞的气囊,从而导致了管段堵塞与排水异常。将这个问题排除后,数据恢复了正常。
4、小结
城市排水管网是一个隐蔽地下、关系复杂的系统,存在很多表面上看探索不到的细枝末节,仅凭一双眼睛目测无法准确获取信息,需要辅以监测数据支撑,再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分析,才能准确找出排水管网问题所在。通过合理布设流量在线监测设备,能了解管网真实运行状况,辅助管理者找出管网各症结所在关键节点,为污水管网的提质增效工作提供重要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